导读:《叶氏存真医案》由其玄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及《天元医案》中所载叶案等予以辑刊。彭宪彰所注解的《叶氏存真医案》进行了详细的方解和注释,并且将自己的验案附后,干货满满。
有一则医案这样写道:
男子七旬,下元脂液已少,阳气升腾,阴少承供,目恙先从左起,肝主左升也。血无内藏,阳上蒸迫,为障失明,显然水亏无以生木不足之证,焉用龙胆、黄柏泻火之理?倘苦寒伤胃,噬脐莫及。
羯羊肝 谷精草 浙菊花 制首乌
夜明砂 廉珠粉 枸杞子
〔方解〕此乃足少阴,厥阴经之药。羯羊肝苦温以补肝,谷精草辛温以退翳。夜明砂辛寒以活血,浙菊花甘苦以祛风。制首乌苦温,补肝养血;枸杞子甘平,滋肾清肝。再加廉珠粉甘咸而寒者,因入肝以泻热。补肝益肾则精血充,阳得阴恋,遂不升腾;祛风活血则翳障消,失明之目,可希渐愈,倘不养肝肾以从本治,徒用苦寒药以治标,于病何益?
彭宪彰先生注解:
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遂衰。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今何况七旬男子,下元脂液犹不少乎?因下元脂液已少,肾水无以养肝,是以肝阳从左升腾莫制,以致目恙先从左起,而为障失明。
案末说:“焉用龙胆、黄柏泻火之理?”便知前医已用此苦寒之品。龙胆、黄柏苦寒之品,用于壮年之人,有实火之证可也。
若用于下元脂液已少之七旬男子,不虑苦寒伤胃,且伐生阳者乎?故叶氏特叮咛说:“倘苦寒伤胃,噬脐莫及。”此语真为时医痛下一针砭也!《难经说:“损其肾者,益其精。”
《叶氏医衡》引虞花溪言:“如水亏者,阴虚也。则宜大补真阴,不可再伐阳气。”由此观之,叶氏治本案之证,禁用苦寒,而补养其肝肾者,有据也。
附:验案一例
顾某,女,22岁,成都中医学院学生。年1月22日初诊。
主诉:左侧下眼胞动已三天。近三天以来,不明原因突现左下眼胞动不止,不能食,口不干苦,二便与月经正常,舌苔薄黄、质红,左手脉浮弦而数,右手脉数。此为肝风内动,肝阳上升乘胃之候,治宜平肝息风健胃之法。
菊花12g 钩藤12g 石决明24g 乌梅10g
木瓜10g 白芍药12g 谷芽12g 麦芽12g
生甘草3g
病人服上方2剂后,左下眼胞已不动,食欲恢复如常,诸症痊愈。
〔按语〕本例症见左下眼胞动、左手脉浮弦而数、舌苔黄、不能食,故知肝风内动,肝阳上升乘胃。因古人有眼胞属脾胃,肝脉应于左关,以及叶氏本案肝主左升之语。用石决明以平肝,用菊花、钩藤以平肝息风,用白芍以柔肝敛阴,用乌梅、木瓜以调和肝胃,用谷芽、麦芽健脾胃,用生甘草补脾胃,兼以缓肝之急,如此肝风平息,肝不得再上乘于胃,肝胃调和,故诸证即愈。本案列于此者,以证实叶氏“肝主左升”一语,具有指导临床意义。
本文来源于《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名家简介
彭宪彰(—),又名德锡,四川省仁寿县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病,辨证灵活,善用经方,每于平凡之中见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遗尿的经验,被誉为活用经方的典范。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彭老对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学术思想的研究造诣颇深,他从《叶氏医案存真》的验案中于个人有所体会者选出一百案,引用《内》《难》仲景及汉代以下诸名家之说,以及《临证指南医案》等文,融会己见,用浅显文体,加以疏注、解释,畅发其中奥义,以资后学借鉴。其中还穿插彭老平时利用叶氏之方法治病而收效显著的典型病案,可谓相得益彰。
(扫描可直接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彭宪彰。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记下这四点,中医妥妥拿下慢性肾炎!
著名的醒脑开窍针法,原来诀窍在手法上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