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0.html
新年到啦!这个春节不容易,订好的旅行退了,安排好的聚餐取消了,贺岁档也撤档了,反正我在家蹲端正了。
当然年夜饭还是得好好吃的,只是大家今年的饭桌上,应该看不见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了吧?
毕竟证据确凿,新冠肺炎病毒就是来自野味的。
野味肺炎
按疫情源头,也就是华南海鲜(野味)批发市场里摊主的说法,过去每到春节,正是野味热销的时候。
光是一家“大众畜牧野味”,售卖的野味种类多达42种。孔雀、大雁、狐狸、果子狸、竹鼠……一个野味档出售的物种,都快赶上动物园了。
各种动物还被明码标价,写上“均可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
疫情爆发后,国家卫健委专家高福确认,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体内看到了,那些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也分离到了病毒。
可即使这样证据确凿,仍有一些“野味馆”在悄悄散货,暗暗邀请顾客正月后再来,或是转场某宝接单。
现在已经下架了
不止是武汉,全国各地都有这样隐藏的“野味街”。
就连17年前因为果子狸闹出非典的广东佛山也不例外,隐藏的“野味街”提供订货、宰杀、加工一条龙服务,果子狸依然很抢手。
老板说因为过年和“武汉那事”,还比平时贵了40块
按学者最新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直接来源可能是蛇。
就像央视新闻的点评,疫情发展到现在,让人无比痛心。如此大的代价,正是某些人对野味痴迷和贪婪酿下的恶果。
用“野味病毒肺炎”的名字对抗可耻的健忘也不为过。
为什么非得吃野味?
广东人常说“秋冬起,三蛇肥”,吃蛇一直是广东和香港地区的最爱。美食家蔡澜甚至将蛇列为香港文化之一。
人工养殖的蛇还是有合法合理成份的,但偏偏有些人硬是要找“野生蛇肉”,认为这样才够味够补。
某地方美食节目,甚至可以称为《舌尖的味道》蛇虫鼠蚁版。
不仅手把手教你如何抓田鼠。
还有各种烹调虫子的方法——椒盐或者刺身。
最后还要用“舌尖体”感慨一句:“这,也许正是他们敢吃天下鲜的写照”。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野味?鸡牛羊海鲜它不好吃吗?
有一些是因为所谓的传统,过去食物来源不稳定,遇到灾荒就需要打猎补充。
像上面活捉田鼠兄弟就说老家这个历史有五六十年了,最初是因为庶鼠祸害农田。
可是现代社会丰衣足食,根本不需要通过打野裹腹,即使田鼠祸害农田,也不能靠吃光来消灭啊!
如果说乡间吃野味是陋习,那专门到郊野餐馆,重金求野味的富人更多是猎奇和炫耀的心态。
“吃到一般人吃不到的食物”和“敢吃别人不敢吃的食物”,莫名奇妙成了炫耀的资本。
不只华人爱追逐黑暗料理。为了满足食客们的新奇体验,一些海外的餐馆也流行起了野猪肉、麋鹿肉、骆驼肉。
也许跟“食疗养生”的理论有关,民间对野味总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觉得越野越有营养,越珍奇越滋补。
之前有一档旅游节目的主持人,就在帕劳一边喝蝙蝠汤,一边介绍这款汤含有多少丰富的胶原蛋白。
说是养殖的果蝠
还有许多人相信熊掌可以健脾益气,穿山甲可以活血下奶……
一道含有穿山甲的“下奶方”和“壮阳方”,几乎让穿山甲遭遇灭顶之灾。
在过去21年间,中国穿山甲数量减少了90%,不是炖汤了就是下酒了,面临“商业性灭绝”。
还有一些更匪夷所思的“食疗偏方”,比如给小孩喂三月份的活蝌蚪说是强身?完全没有考虑寄生虫的存在啊!
事实上,野生动物的药用价值根本没有科学根据。周杰伦的公益广告也说了,用穿山甲的鳞片当药吃,效果也就跟你啃自己指甲差不多。
还活活增加了感染危险病菌和寄生虫的机会。
因为野生动物在野外是有交流的,会互相感染,所以携带的病菌数量巨大。这些病菌对动物没有影响,一旦传染给人就会有危险。
而人类盲目地食用野味,无异于打破了界限,把本不属于我们的病毒引入到我们的身体。
当然,这样的道理,17年前SARS期间,无数专家已经说过一遍了。
可总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只要一家乡村野味馆打出“壮阳”的噱头,一群油腻微软的中年男子就会自动组团打卡。
我建议以后多找几个土味健康号,专门写“震惊!吃穿山甲居然杀精““候鸟宴后,他下辈子有了难以启齿的痛”,天天跟小作文广告一样出现在网络世界的街头巷尾,或许风气会好很多。
网友制图
更难理解的是,有些真人秀节目竟然把让艺人吃野味当作噱头,用“吃的是心跳”来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