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中国女性,她被美国的许多华人尊称为"萍姐"。她肥胖的身材,普通的衣着,看起来甚至和一个家庭妇女没什么两样。然而20世纪90年代,"萍姐"的名号却响彻美国华人圈,一度奉为美国华人的传说。在福建、纽约唐人街、多伦多等地,她被视为英雄,女中豪杰。那么这么一位平凡的女性,又有着哪些不平凡的经历呢?
这位萍姐,原名郑翠萍,年出生在福州盛美村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贫穷就辍学了。后来她一度经商,靠着自己多年的打拼,还算事业有成。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她嫁给了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张亦德。
年,她同张亦德一同移民到香港,80年代初的时候,她和丈夫孩子先后移民到了美国。她们一家三口一直在纽约百老汇经营着一家中餐馆,额外还做一些服装生意。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平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她背后隐藏着的秘密。
郑翠萍虽然文化不高,但却一直野心勃勃,自从她移居到美国以来,感觉非法移民这一途径有利可图,于是就暗中策划人口走私,企图在全球建立偷渡网。最开始的时候,她亲自从美国回到福建,向每个想要偷渡之人收取18,美元的偷渡费用,帮助他们偷渡到美国。久而久之,自己的财力就越来越雄厚了。
年,她用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了一栋大楼,帮助非法移民开设了把美元转回家乡的汇款业务,并允许贷款偷渡,偷渡费的年利率为30%,这样的利息在哪个时代都算是高利贷了。她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为了洗钱。这座偷渡大楼的对面就是在美国开设的一家中国银行,但由于郑翠萍在地下运作的高效率,使得中国银行的生意异常萧条。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郑翠萍的名声就已经如雷贯耳了,成为了唐人街响当当的人物,在唐人街福建社团中,她是很多人的债主,被美国华人称为"偷渡皇后"。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赚了这么多钱后,本可以坐享其乐,但是郑翠萍并没有收手,她又和丈夫又以同乡会的名义,建造了一间专为人口走私服务的办公室。
我们都知道,八九十年代是移民的狂潮,投机倒把者不止郑翠萍一人,但是她与其他牟取暴利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她把赚来的钱一律回流到福建,还以慈善捐助的名义在家乡建造了一个4层的黄白色建筑,每层都有阳台,楼顶还有标志性的醒目宝塔。
并且还在福州开办了英语学校,专门培养孩子的英语技能,为他们以后偷渡美国做准备。这就让她成为了一位名不副实的慈善家,而不是一位蛇头。她的经历同样刺激着盛美村村民对美国的向往,乡民们逐渐认为,或许只有偷渡美国才是发家致富的唯一出路。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年的时候,郑翠萍出资的偷渡船"金色冒险号",在纽约的海岸搁浅了,将近名中国偷渡客,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其中10人溺亡。当时的场景可谓惨不忍。这次几百人的集体跳海事件,引起了美国警方的 这一事件虽然惨烈,但是由于发生在遥远的美国,因此并没有影响到郑翠萍在家乡的声誉。她继续通过走私船,把家乡人络绎不绝地送往到美国,然而意外再一次发生了。年的时候,郑翠萍操控的一艘走私船在危地马拉海岸沉没,14人溺亡。
于是美国政府对郑翠萍下达了全球通缉令。郑翠萍于是办了一张假护照,继续着偷渡的生意。据美国警方资料显示,在被通缉的这几年里,郑翠萍依然多次成功往返于美国和福州。2年时,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的人员在整理遗失在机场的绿卡时,发现了郑翠萍儿子的名字。
于是这位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了美国警方,美国警方认为,如果郑翠萍的儿子在香港,那么郑翠萍很可能与之会面。香港方面迅速进行部署,并发出一张信函给郑翠萍的儿子,让他立刻来到机场办理绿卡丢失手续。
不久,一个身材肥胖的中国女人出现在了香港机场,警方确认此人就是郑翠萍,于是立刻将其逮捕。从她身上搜出来了一张假护照,一打偷渡客护照照片以及3.1万美元现金。在香港监禁两年后被引渡回美国。据统计,到郑翠萍被捕入狱时,她总共帮助三千多福建人偷渡到美国。
年时法院开庭审理郑翠萍,法院中集满了从唐人街赶来的郑翠萍同乡和亲属。然而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有之前的偷渡客不但没有帮助张翠萍,反而指责她收取高额费用帮人偷渡美国。面对确凿的证据和证人的口供,郑翠萍也只能认罪了。
最终郑翠萍因人口走私罪,非法洗钱罪,被判处35年监禁。奔波的劳累,再加上监狱中恶劣的生活条件和不完善的医疗设施,郑翠萍身体每况愈下。年的时候,最终在德州的监狱逝世,终年65岁。
郑翠萍的成功有她自己精明能干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她抓住了时代的浪潮。当时的移民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就像《中国合伙人》电影中说的一样,美国是当时中国人民最向往的国度。这一财富梦刺激着中国人民走出国门,偷渡美国。也给郑翠萍带来了非法牟利的契机。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美两国的偷渡产业总额达到30多亿美元。
郑翠萍的行为无疑是违法的,虽然她在一定程度上在华人群体中建立了极高的声望。然而法不容情。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去为他人赢得利益,成为时代的英雄。但绝对不可以钻法律的空子,这样的行为虽能让你名赫一时,但终究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最终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一夜暴富是不切实际的,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永远的真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