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电大一新生眼里的记者节

年11月9日,第一次知道这个节日……

关于记者节,第一次知道这个节日是在高一的冬天。好像是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当时还在学理,期中考试考完不久,成绩还不错,在考虑或许就学理科了,生活很滋润(针不戳)。现在还能找到当时的备忘录,就在放学回家的广播里第一次听到记者节的信息,当时应该是一段记者的宣誓,我听完很激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就是当白天有认真听讲、下课和友友们玩的很开心、吃饭的时候有自己喜欢的菜、晚自习的时候很认真脑子里没有胡思乱想,放学的路上就会很轻松很安心。所以就在这样的一天,第一次知道了这个节日。

关于记者节,我知道人民日报会推送一篇名为《记者,记着!》的文章,每年中传会举办一场记者节的晚会,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不会与这个节日相关。

图|我的收藏夹

有人说,倘如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中传年的记者节推送中写到,希望同学们要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在伟大的新时代中勇担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看完这些话,我突然就希望自己很高尚很伟大。成为记者,我能揭开真相,发出真实的声音;成为记者,我能直面人性,发出人民的声音。成为记者,我能担起责任,发出中国声音。那时的我的确萌发过当记者的想法,可是我总觉得我的很多想法是不成熟的,我不知道几年后我还会不会喜欢记者,会不会喜欢传媒行业,这也是当初我考虑过艺考考电编,但是后来放弃了的原因。(来了CUC之后发现,电编都是人上人,都是成绩又好能力又强还美丽帅气的有趣盆友。)

后来,我学了文,有了新的开始。因为知道文科可以选择的院校专业、招生人数都很少,便决定好好拼一把,把人大新闻作为目标。虽然当时也去过人大,在新闻学院还照过相,其实当时心里真的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在黑龙江省只有文科的前二十三十名可以进入人大,自己这种咸鱼怎么可能考得上。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是真的很感激人大,因为这个很高很高超级高的目标,我之后的高中生活变得很简单、很愉快。

高三,大家总是会把喜欢的大学写在桌子上,挂在朋友圈上,还有班级组织过写在后黑板上。回想起来,我好像一次都没有特别公开过喜欢人大,一是觉得考不上没必要张扬,二是觉得万一走了狗屎运没准儿我就有别的喜欢的学校了,毕竟报考这种事谁也说不准,就像我出成绩之后第二天就有了金融梦。临大学开学之前我跟我哥说第二个理由,他说你要是能考人大那个分你肯定屁颠屁颠地报人大了,净扯没用的。(不知道是不是东北话,但原话差不多,转成普通话就没那味儿了)

反正当时我顶多是悄咪咪的在桌角的便利贴小小的写一个RUC,在小计划本上用记号笔写一个RUC还怕被来往的同学看到,会把自己的手机壁纸换成人大官微推送的官方壁纸。

(跑题了,好像成了报考之后的感性小推文)

拉回来拉回来,其实我也不知道当时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也觉得自己的思维能力可能也会不适合做新闻,也知道传媒工作者会很辛苦很打工人。但那时候就单纯觉得新闻不错,国际关系不错,语言也行,法律也行,人大学养猪也行。我那时候一直记得八月长安在《你好,旧时光》里写的话,如果你还没想好你以后要做什么,那就先把所有事都尽力做到最好。有着这句话,我等到了7月,等到了高考成绩。

一粒沙镀上了月的华光,高考成绩真的挺满意的了。妈妈带我去见了她的一个报考经验丰富的朋友,那个阿姨让我在几个专业里排序,经济、法律、新闻、语言、师范,首先师范排除,我坐在那里,在两分钟之内给出了答案,1经济2新闻剩下的都可以还行吧。我说,我的的确确很喜欢新闻,但是我可能没有做新闻的能力。我实在实在是害怕了,高中我已经接受了自己没有很深邃的思维、很丰厚的底蕴的事实,所以我只能拼命做题。文综太考验人的综合能力了,有的人洋洋洒洒便在答题卡上写下一大篇主观题答案,句句在点;有的人也不在文综上投入多大的精力,看一看题就直接选出了正确答案。而我学文综,真就是仔仔细细背东西,做了好几本练习册,跟老师犟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诶到了考试,我咬个笔,翘个腿,一顿缜密分析选出答案,冥思苦想主观题答案感觉自己字字珠玑,答题卡干干净净,但我相信虽然我答的少但就是踩分点。出了成绩,真就班级倒数。“思维能力差”“读书太少”“知识积累不够,生活经验不够”“孩子有点太天真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话我听过一遍又遍。但我始终相信人各有所长,我的长处肯定是不在文综这么高深的东西啊,我的长处应该是在数学,只有数学能给我自信,也只有数学能救回来我的总分。

高三学文综的打击对我太深了,我觉得新闻是要比文综更要求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学识素养。我始终觉得,天资没那么重要,但我得选择一个我付出能有回报的行业。我觉得高数再难,只要我努力学、努力做题,掉好多头发我就能学明白,可新闻不一样,我没必要自己往短板上撞。我不想再陷入像高中学不好文综这样的自我怀疑当中,这是我在第一次选择中放弃新闻选择财经的原因。

后来回家又想了想,我不想大学四年都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就自动放弃了法学和语言,更不要说什么哲学历史汉语言。最后的想法是我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后将第一志愿锁定在了,中传和西南财经之间。很简单,这两所学校报了即录走。中传的专业是新闻、广电、网新、广告(后面还有几个,但根据历年排名这几个基本上就能录走)西财是会计学双语实验班,保险学会计学双学位,国际经济贸易……选择报哪所学校,其实就是选择以后学什么专业。可我究竟喜欢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很多很多天,听了很多很多别人给的答案。

很多人说,现在新媒体太发达了,以后可能媒体会衰落的,人人在现场都可以发微博,记者的作用会慢慢被削弱。很多人说,记者要面对很多黑暗的东西,这东西真不是你觉得什么新闻理想、为正义发声,就是新闻观点都是跟着领导和利益走。很多人说,记者多辛苦啊,熬夜赶稿件,工资又不高,学财经多好啊,赚的多,虽然辛苦但回报大。

西财真不错,成都是个好地方。最重要的是,西财的专业真的很好,双语实验班、国际经济贸易,我真的真的很喜欢对外的东西,国际贸易、国际关系、语言、国际新闻,我从高二开始就特别喜欢。

我觉得,就报西财吧,专业好,适合自己。

可是,心里又会觉得不安。

如果在成都读大学再去北京工作会有点困难,但如果是在中传读大学就会更容易留在北京。要不,还是中传吧?

知乎上有很多回答,传媒业不好找工作,学新闻工资低、特别辛苦,所谓的新闻理想会慢慢消失的。

西财的姐姐说,其实这个金融行业赚的也不是很多,如果想在北京做风投赚很多钱,研究生得是清北复交的级别。那我学成光头也考不上。

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的中年大叔说,我不是不建议你报中传,我只是不建议你去从事记者,你可以之后读研读博然后留校,小女孩干嘛要出去遭这种罪。

网上说,成都的食堂里全是辣的东西。巧了,我之前吃辣吃太多吃到急性肠炎住院,一吃辣的就冒痘。不会吧不会吧,我以后不会大学一半的时间都住厕所吧?我不会毕业收获一脸痘痘吧?再一个,我北方人真不想夏天长痱子冬天长冻疮,我没见过会飞的大蟑螂啊。

啊我不会学传媒熬夜猝死吧,据我所知央视身体出问题的记者和主持人可是不少啊。

可是我又清清楚楚知道,每一次我看到邹韵的时候的激动模样。

图|邹韵yyds

我在好几天之内,都保持着上午选西财下午选中传的样子。后来有一天,姐姐问我:“其实你就选一下,你学哪一个即使以后无法成为这个行业里最顶尖的人才但你仍觉得你喜欢现在做的事?你能否接受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做银行的一名小小的员工或者是深夜做着很无聊很头痛工作的小记者?”

我后来想了想,自己坐着地铁去吃了个抹茶冰激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实说白了,西财很好,经济很好,成都很好,所有不喜欢的原因都是为了给选中传找一个借口。

我好像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特别专一的人,一旦有了一个执念,即使绕来绕去、都绕不开这个念头。我绕不开新闻、绕不开中传、绕不开北京,所以我来了。

知道录取结果,不知道为啥,没说多么多么开心。倒也挺开心,只不过没有当初知道成绩激动。因为有太多未知了,也有太多不安了。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是一个习惯负责的人,即使我文综学成那样了我也从来没后悔过选文。但我真的摸不清,这条路我选的对不对。

年11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节直播论坛。

我坐在台下,结尾放了一个片子,很多世界各地的中国记者讲述了自己在疫情期间报道新闻的感受。片子的最后,记者一个个说:“我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我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香港,祝全国记者同行们记者节快乐!片子结束,敬一丹老师起身说:“我们在中国传媒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节直播论坛祝全国记者同行们记者节快乐!”恍惚间,心里有什么东西突然变得柔软,我说不出来。

图|从当时录下来的片段里截的

立冬的晚上总是让人感慨万分,北苑饺子没了,我走到南苑去吃饺子。想起敬一丹老师那句话,好像很多片段在脑海中闪过、串联在一起。

初一的时候看韩剧《匹诺曹》,女主一撒谎就会打嗝,后来成为了记者;初三的某个冬天,我在车里呼着哈气在新阳路那个转弯处问姐姐“传媒都分什么职业啊?”;中考之后去泰国前的几天,我跑到中传真就在电院门口照了张相;高一,icuc中传国际传媒学院来我们学校宣讲,我听了一中午,也是第一次听到《年轻的白杨》;还是高一,在中传官微上有看到新闻传播学部的成立推送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uoera.com/ddts/6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