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岂可无杯酒,争知腊八是今辰

大寒一候鸡始乳。寒冷时节,家里的鸡,开始孵小鸡了。大寒二候征鸟厉疾。冰天雪地的大寒时节,鹰隼之类的掠食者也常常忍饥挨饿,于是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猎物就迅猛地俯冲、扑食,人们感觉此时征鸟之凶悍,异于往常。大寒三候水泽腹坚。立冬之时的冻只在最浅表,如同冰冻在肤;大寒之时的冻是在最深处,如同冰冻入腹。腹有坚冰气自寒,“水泽腹坚”是更具底蕴的寒冷。

大寒

诗意

大寒吟宋·邵雍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苦寒吟唐·孟郊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咏廿四节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和仲蒙夜坐宋·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大寒

民俗

大寒腊八,万事“粥”全

大寒和立春前后,有许多重要节庆,腊八节就是其中一个。人们用粳米、大米或小米等米类,加上花生、栗子、红枣等材料,熬成一锅香甜的腊八粥。“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的大寒巧遇腊八节,大寒迎年,让一碗滚滚的热粥驱走严寒吧。

除旧饰新,准备年货

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时节,人们也要为过年忙碌奔波——赶年集、备年货、置新衣、腌腊肉,除旧饰新,准备过年啦!

强身健体,同心抗疫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此时节寒潮频繁,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注意: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防肺寒,喝热粥散寒;防腰寒,双手搓腰;防足寒,热水泡脚。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新年到来吧!

一期一会,守望春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一期一会,你我再许一个二十四节气的约定,可好?

文/央视新闻整编

图/视觉中国

免责免费声明:文图来源,旨在宣传阅读,如有异议,可留言要求删除。

今天是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

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时,寒潮南下频繁,

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

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正如宋代诗人邵雍所描绘的: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大寒一过,天地将开始一番新的轮回。

冬去春又来......

生命在蠢蠢欲动着。

大寒三候

1月20日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

一候鸡乳。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

此时鹰隼之类的征鸟,

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

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

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

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

且最结实、最厚,

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谚语

1月20日

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

大寒牛眠湿,冷至明年三月三。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

小寒多积肥,大寒迎新年。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好过的年,难过的春。

人勤搬倒山,人懒板凳也坐弯。

早起三日顶一工,早起三年顶一冬。

量体裁衣,看锅吃饭。

能掐会算,钱粮不断。

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大寒习俗

1月20日

大寒时,已经进入腊月。

年一天天地近了,

有“大寒迎年”之说。

此时,除了顺应节气做农活外,

大寒的习俗也多和准备过年有关,

食糯、吃粥

大寒节气这天,

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腊月逢八日喝粥风俗由来已久,

这种粥由米、豆、枣、莲、花生、

枸杞、栗子、果仁、桂圆、

葡萄干、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

纵饮

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

东汉蔡邕《独断》称:

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尾牙祭

尾牙是闽南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

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

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每月的初二、十六,

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

称为“做牙”。

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

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

所以叫“尾牙”。

除尘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

就是大扫除,

“家家刷墙,扫除不祥”,

把穷运扫除掉;

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

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

即“祭灶”日,

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糊窗

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

“糊窗户,换吉祥。”

为了美观,

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

故又称“贴窗花”,

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蒸供

很多家庭会准备祭祀用的供品,

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

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

赶婚

迷信说腊月底诸神上天

“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

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

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

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赶集

即传统的赶年集,

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

是搞好个人卫生,

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

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

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踩岁

旧时大寒时节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

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

除夕夜,

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

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

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

“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

大寒养生

1月20日

早睡晚起

大寒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节。

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

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

不要轻易扰动阳气,

凡事不要过度操劳,

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神藏于内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意思是说,

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

保持精神安静,

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

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注意保暖通风

大寒时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

肺气肿,慢支气管炎,

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

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

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

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

以此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大寒寄语

1月20日

待到寒冬腊月尽,又是一年好春时。

冬日将尽,春风欲来,

新的生命在泥土深处孕育着,

新的希望在人心间萌动着。

不论你是谁,

愿你的人生

有亲人相伴,有爱人相守,有知己相携。

不论你在哪里,

愿你的前方是坦途,

处处都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风景。

不论你在做什么,

愿你诸事顺遂,得偿所愿。

大寒来了,愿你天寒人不寒。

在这最冷的日子里,诗词君祈愿:

愿世间温暖,与你我环环相扣。

我们一起等春来......

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

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

俗称“腊八”,腊月的第一个节日。

一岁之末为“腊”,

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

春节序幕已经拉开,

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

民间俗称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意思是说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诗友们记得添加衣物保暖!

在腊八这一天,

人们喝腊八粥,吃腊八豆,泡腊八蒜……

寓意吉祥,祈福求寿。

苏轼的一阕词写“人间有味是清欢”腊八粥是普通的,只是用几种简单的食材熬出来的一碗粥喝粥,是寻常人家再简朴不过的一道饭了。在民间,它却是养生的秘方,团圆的寓意。一碗粥,一种日子,一种人生。这种不事张扬的清淡与素简,才使人间烟火的日子更有滋味,更有念想。

腊八由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

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日期为腊月初八,

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

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

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

“腊”从“肉”旁,

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

亦名“成道会”。

腊八由来

腊八节来源于古代的“腊日”

“腊日”在早期并没有固定的日期

一般在岁末的最后几天

在上古时期,

人们在腊八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称为腊祭。

《礼记·郊特牲》记载:

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

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到南北朝时期,

腊八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说:

“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

北齐诗人魏收,

在寒冬与众人共祭诸神时有感而发,

写下《腊节》一诗: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短短20个字,

便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

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

感谢百神福佑的场景。

在新故交接的腊月,

人们认真而虔诚地祭祀祖先和神灵。

一餐一饭无不寄托着百姓

平凡而又庄严的生活期待

腊八习俗

腊者,接也,谓新旧交替。

在上古时期,

人们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

《史记·补三皇本纪》说:

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

故为蜡祭,以报天地。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

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古代祭祀的对象有八:

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

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

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

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

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

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

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

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

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

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馈赠亲朋好友。

沈从文在《腊八粥》中写到: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

花生仁儿合并拢

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

这一天来泡制蒜,

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

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

蒜瓣湛青翠绿,

蒜辣醋酸香融在一起,扑鼻而来,

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

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腊八前一天,

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

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

并把冰敲成碎块。

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

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

在腊八这一天,

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

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

称作“腊八豆腐”。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

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前一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

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俗语有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到了腊八,也就预示着过年也快到了。所以,在腊八后,很多家庭就开始杀年猪、打豆腐、制作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腊月时,必是要喝酒的。元稹说,大寒时节,宜近火,没事别开门。冬春交替,是自然规律。大寒过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前些日子落的雪还没有来得及化解消融,新下的大雪又封门闭户;长长的石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就像是银色的床铺一样。高高的屋檐垂挂的冰柱,就像是倒悬的钟乳石一样。

天上冬阳失去了温暖的辉光,肆虐的暴风在狂怒地呼号;人们口中的舌头也仿佛被冻住了不能言语——怎一个“寒”字了得!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这个冬日,诗人独自对着桌几沉思,窗外北风呼鸣,断雁残号,南山的雪越来越高了。天寒时节,诗人饮酒御寒。

冬日这样严寒,诗人还不忘记读书,砚台已经结冰了,诗人还是披着袄子来看书。诗人好勤奋。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寒冷的冬日,白居易可怜穷苦百姓的生活。诗中饱含了对穷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这个寒冬,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缺衣少被,夜不能眠的村民,只能靠烧蒿棘艰难度日,可以想象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怎么抵挡得了这严寒的袭击。

《冬行买酒炭自随》

宋·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腊月里,诗人还在外漂离。天寒地冻时,需要酒来挫挫雪的寒气。此时,我还没回家,大雁也不须责怨我,我离家作客,是有正事要办的。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这个冬日,陆游还在外漂泊。他骑着一匹瘦马出行,看着动物都躲在洞穴里,村里牛羊点点,陆游并没有沉醉于眼前的山川景物,反而心生感慨,贫穷如自己此时出行,真叫人感伤。

《苦寒吟》

唐·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苦寒的天气,让孟郊吃了不少苦头。

冰结了厚厚的一层,连一个裂纹都没有,连光都是冷的,想敲石取火,却总是失败。可在这样苦寒的天气下,孟郊还是忍着严寒写下这首诗,真不愧“诗囚”的称号。

《苦寒吟》

唐·刘驾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唐代诗人刘驾的冬天也不好过。

泉水都冻上了,诗人越说寒,感觉天气就越冷。半夜倚着松树,不知不觉时,雪满身。诗词君想想,就替诗人感到冷。

《永乐沽酒》

宋·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大寒时节,诗人们多爱饮酒取暖。

方回说,大寒这天怎么没有酒呢?想多买一些,可没那么多钱。带上仅有的一些钱,拿上瓦壶,打了约三升酒回来。

这酒如水一般,面上一层快结冰了都。伙计们别惊讶,以前还有肉来着。

本是一个凄惨的冬日,可诗人的通达和乐观让这冬日温暖了不少。

《雨雪曲》

南朝·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雪天气,诗人写戍边将士备受寒冷之苦。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免责免费声明:文图来源诗词世界,旨在宣传阅读,如有异议,可留言要求删除。

腊日

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腊日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节

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腊八

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日

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

宋代:汪莘

野店残冬。绿酒春浓。

念如今,此意谁同。

溪光不尽,山翠无穷。

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篮舆乘兴,薄暮疏钟。

望孤村,斜日匆匆。

夜窗雪阵,晓枕云峰。

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宋代:苏轼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

吹笙只合在缑山。

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

他时一醉画堂前。

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

宋代:虞集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

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

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清艳向江天。

腊八粥

清代:王季珠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

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腊八日与墨池野酌迟丘月渚

明代:杨慎

散步谪仙桥,严寒酒易消。

云容将变朔,风信巳鸣条。

只为朋从好,浑忘旅寓遥。

清吟迟月渚,剪烛永今宵。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明代: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日夜直

清代:曾国藩

翻从官宿得闲时,仙掖深深昼掩帷。静向古人书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浓饘说献宫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日暮武英门外望,并阑冰合柳枯垂。

腊八

明代:释函可

畏寒谁复睹明星,破寺柴门手自扃。

负屈以来经廿载,任教风雪夜冥冥。

西江月其三腊八前二日写梅,寿内四十八岁

清代:姚华

雪后苔枝缀玉,春前铁萼簪红。

湖云冻坼水西东。千里月来催梦。

邻老心情未艾,如花眉寿堪同。

消寒图上候东风。长笛一声初弄。

丙戌腊八阻风策口

明代:黄衷

江路邅回还策口,簿书傍午且华颠。

光阴流转此何日,郡邑嗷嗷非有年。

隔舸香糜晨馔玉,挟风残雪昼飘绵。

土阶蓂草孤根老,望断青阳楚岸边。

腊八日武陵山中送独露上人还雷峰参天然和尚

明代:杨晋

曲唱谁家嗣阿灯,新篁今喜汝重能。

霜迷武岫人难别,雪冻玄崖屐好登。

依义笑同狐鬼垒,栖阴嗟与蝶螟朋。

凭将毒鼓敲云日,放得心安法亦藤。

庆清朝慢壬子腊八同毛大可陆荩思先生沈御泠陆云士章天节柳靖公吴瑹符诸子宴集

清代:俞士彪

红酒催诗,绿波泛斝,千秋空想芳踪。

谁知今朝欢宴,我辈重逢。

薄暮门前雪霁,小梅枝上月朦胧。

瑶席敞,氍毹座软,橙橘香浓。

人世上,嘉会少,百年里多半,纷冗匆匆。

且须相忘少壮,共话情悰。

座上不衣自煖,阳春先到画堂中。

明朝看,当筵新咏,还是谁工。

腊八日煮粥感赋其一

清代:陈曾寿

香粥分雏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平头六十年。

腊八日煮粥感赋其二

清代:陈曾寿

粥饭家风孰识侬,多生禅味尚沉醲。

迷离烟水藏幽梦,魂返南屏夜半钟。

腊八日过叙州其一

清代:张问陶

风掠晴云澹不收,夕阳吹影上扁舟。

帖山楼殿平如画,插水林峦碎欲流。

爆竹声繁逢腊日,荔枝香冷过戎州。

船窗自击泥头酒,味谏轩南为少留。

腊八日过叙州其二

清代:张问陶

碧水丹山好画图,一江金翠影模糊。

层峰细碎通乌撒,古塔高寒表庆符。

蛮女蹋歌愁欲绝,巴船维缆暮相呼。

题诗真作天涯客,何必淹留笑贾胡。

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

清代:张问陶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

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

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

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腊八由东阳至金华肩舆值雪,用洛翘赠行诗韵其一

清代:许传霈

车驰一路静无哗,司马题桥今莫誇。

天为旅人添好事,雪非诗意不飞花。

空林落寞栖巢鸟,茅屋依稀卖酒家。

嗟我仆夫殊老马,涂迷日暮怅三叉。

腊八由东阳至金华肩舆值雪,用洛翘赠行诗韵其二

清代:许传霈

漫道轻车似水流,苦行苦若我吟秋。

帘垂终日嘲新妇,玉种千山学卧游。

憀落荒村无犬吠,弓刀小队映蝥头。

閒除篷雪融成水,题句邮亭佳话留。

腊八由东阳至金华肩舆值雪,用洛翘赠行诗韵其三

清代:许传霈

纵横驿路息吟肩,漫说明朝雪霁天。

倦整行囊衫尽湿,独醒长夜枕频迁。

邻家饭熟饶情话,渔市人归数酒钱。

赢得竹居今住竹,一编怅触别时筵。

腊八由东阳至金华肩舆值雪,用洛翘赠行诗韵其四

清代:许传霈

连朝风雪去东阳,征路争如云路长。

池傍堤高迷辙迹,履艰地滑甚冰霜。

重城启钥衔枚走,深夜敲门煮酒忙。

同是他乡行役者,书成寄与雁鸿行。

雪狮儿腊八日同儿子大儒食粥

清代:许嗣隆

但糜自可,又何必饮,太邱实录。

白玉为堂,风味原非粱肉。

清疏不俗。况腊八、果鲜菹熟。

今休羡,党家羊酪,石家豆粥。

只此也堪果腹。快围炉、分舀小匙相续。

饱暖交加,消受人閒清福。

长安富足。那有此、匀圆嘉谷。

君恩沃。父子同沾天禄。

丙辰腊八夕梦仲弟

清代:赵崇庆

不成归计但飘摇,岁月惟应病榻消。

梦里弟兄余半面,天涯风雪是今宵。

死生隔绝一官误,涕泪纵横万里遥。

尚拟手营除夕莫,愿君同醉蜀城烧。

腊八日未雪不寒

元代:方回

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夜□蒸肤汗,朝壶溢唾痰。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腊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尽

宋代:王洋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腊八前四日

宋代:俞桂

天气晴和又作阴,老来畏冷自难禁。余霙待伴留痕在,殊动骚人访戴心。

腊八日雪

清代:弘历

一夜同云布,凌晨散玉花。

最宜逢腊日,顿觉助年华。

麦垄从添润,梅村欲放葩。

所欣占岁稔,不为藉烹茶。

腊八日早漫成

宋代:张即之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唐辰腊八日大雪二首(其一)

宋代:张耒

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宋代: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腊八日怀圣仆

明代:葛一龙

怀君八日语,五见十年中。险阻贫兼病,西南北又东。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木末临清晓,应披看雪红。

腊八日发桐城

明代:陶安

邑人生怅怏,送别郭东门。冻木知春早,晴风卷雾昏。石桥分古道,野烧露新痕。行处山农说,留声到子孙。

腊八日访武夷杜先生时平章多通遣使致太傅丞相命求所著书因感今岁两见先生矣

元代:黄镇成

柳条风动早春初,曾向山中觅隐居。

梅片雪飞残腊后,又从川上读遗书。

询求近致师臣币,缮写犹淹聘使车。

君相只知崇正学,不将封禅问相如。

承恩寺访杨维五何惟圣不遇

明代:欧大任

寻君腊八会,不遇竟空还。

落叶一灯下,寒云双树间。

深栖知净理,强出愧清班。

纳禄吾犹晚,惟应学闭关。

波罗岭早行

清代:金玉麟

夹道危岩壁立悬,青余一线望中天。

镫随斜月光无定,铃飐乾风响不圆。

千里驰驱经绝塞,五更雨雪逼残年。

归期准与寒梅约,粥鼓香花腊八前。

残岁即事其二

明代:王彦泓

雪霁寒新腊八天,侍儿擎烛过妆前。

肉糜旧话重拈起,引得红腮一笑嫣。

和吏部黄尚书喜雪二首

明代:陈琏

腊八才过后,同云暗碧空。

玄冥司令肃,三白报年丰。

道蕴诗方就,袁安睡政浓。

何如黄冢宰,高咏画堂中。

腊日宣诏幸上苑/催花诗

唐代: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宋代:苏轼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遽遽。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甲辰腊日遣兴

宋代:蒋恢

腊里春前日日阴,西畴弥觉水云深。梅边句好无人觅,竹外烟轻有鸟吟。发兴合穷千里目,著书聊寄百年心。翻云覆雨谁能问,纳纳乾坤古复今。

腊日龙沙会绝句

唐代:权德舆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宁知腊日龙沙会,却胜重阳落帽时。

进腊日诗其一

明代:唐文凤

大蜡逢嘉节,阳和暖欲回。

人间恩惠溥,天上早春来。

腊意风催柳,寒香雪沁梅。

梁园应预宴,授简效邹枚。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唐代: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腊日猎

唐代:姚合

健夫结束执旌旗,晓度长江自合围。

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

苍鹰落日饥唯急,白马平川走似飞。蜡节畋游非为己,莫惊刺史夜深归。

朝中措(腊日·三之三)

宋代:张纲

休惊初腊冻全消。旬日是春朝。

梅吐芳心半笑,柳含青眼相撩。风光如许,那知太守,老去无聊。

乘兴方思把笺,归心已逐轻桡。

西江月(和张文伯腊日席上)

宋代:王之道

北陆藏冰欲竟,东风解冻非遥。

一时芳意巧相撩。入眼绿娇红小。柳色轻摇弱线,梅英纷缀枯梢。

觥筹醉里赖君饶。归去斜阳尚早。

蓦山溪(腊日游尧山)

宋代:黄裳

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

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

东巡事往,空有雪中山,

仙驭悄,古风间,谩动吟人叹。

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

击坏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

功名休论,齐楚共唐虞,

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

和腊日

宋代:梅尧臣

猎鼓逢逢奏,寒冰齾齾消。正怜风日暖,不似雪霜朝。敢问祠黄石,休从击皁雕。楚郊梅萼未,垅麦已多苗。

腊日谢仰上人惠兰

宋代:曹勋

未觉光风转朔云,深窗乍见意增新。欲先楚客传清些,未放江梅占早春。自许幽午传窈窕,更烦白足下嶙峋。为君拌擞烦襟看,要是都无一点尘。

腊日晚过杨村写望

宋代:汪莘

万里溪光一望穿,潜鱼世界白鸥天。若为移得溪光去,落日茅斋相对眠。

腊日

元代:郭奎

腊日三年为异客,今年霜雪未全饶。风尘暗满淮南路,雾雨寒生江上潮。乡梦有时逢骨肉,此身何处托渔樵。共来吴楚交兵地,烽火依稀似六朝。

腊日

清代:陈肇兴

腊日浑如夏,单衣不用棉。

鸟啼山更寂,花落树犹妍。

报国唯凭胆,书空不问天。

终朝林箐里,谁识赤心坚?

免责免费声明:文图来源网络,旨在宣传阅读,如有异议,可留言要求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uoera.com/zyjr/9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