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酒鬼中校,却是ldquo最杰出的

(该内容为腾讯独家合作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所谓“日本军阀”就是指的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用下克上的手法夺取了权力最后绑架了国家的那些陆军大学校毕业的少壮派军人,这些人在起家时都是佐级(校级)军官,所以旧日本陆军中的“少佐、中佐和大佐”是一种很独特的存在,比如人称所谓“昭和三参谋”的石原莞尔、辻政信和濑岛隆三再出名时都只是中佐,反过来旧日本陆军中没什么有名气的将军。

美军就不太一样,能被人记住名字的都是将军。比如二战时7名陆海空军的5星将军人人都有一个传奇。相比起日本陆军。美军是一支正规化的军队,战争、战役、甚至战斗的指挥都讲究序列,下级军官在这些问题上根本就没有置喙的余地,校级以下的军官都只是执行者,没有决策的权力,所以除了谈到具体战斗之外,基本上没有能被记住名字的校级军官。

当然只是“基本上”,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美军也有伟大的校级军官。像弗吉尼亚州匡提科陆战队基地的这座大楼就叫做“埃利斯大楼”,以纪念“最杰出的陆战队军官”埃尔·埃利斯中校。

埃利斯大楼

美国武装力量由五个部分组成:陆军、海军、空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海岸警卫队仅负责本土防御,在海外执行作战任务的是陆海空军和陆战队。陆战队是其中人员组成最小的一支部队,但却有着最荣光的地位。陆战队军乐队被称为“总统的军乐队(PresidentsOwn)”,负责总统的就职仪式以及其他美国最重要的典礼上的军乐演奏;总统乘坐的直升飞机被称为“陆战队一号”,负责海外美国使领馆的安全的也是陆战队。

“总统的军乐队”在白宫

陆战队以最小的编制得到最高的荣光是因为自己的表现,尤其是在美国赖以建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二次大战中的表现。美国陆战队的历史并不短,起码不比美国陆海军短到哪里去了,年11月10日北美大陆会议授权在大陆军中编成2个营的陆战队。这一天从此就是美国陆战队的生日,这支“大陆陆战队”到现在发展成了美军一个最强的作战军种。

特朗普总统和陆战队一号

陆战队的历史大概能一直回溯到腓尼基人,后来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在战船上除了划桨的浆手和航海的水手之外还配置了专门从事战斗的战士。

近代陆战队的历史则开始于17世纪的英国。年,皇家海军设立了一个用于船上和海岸战斗的步兵团准备用于第二次英荷战争,名字叫:“约克公爵的海上步兵团”,这位“约克公爵”就是后来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在这次战争中英军在北美拿下了一块荷兰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于是就用约克公爵的爵位改名为了“新约克”,不知怎的在中文里就成了“纽约”。

没有人能弄清楚这种海上步兵到底是应该算海军还是算陆军,反正基本上传统的陆战队除了在传统海战中的跳帮战之外就是负责海军基地和船只的安保,其实有点像海军中的安保部门,是美军的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中进化成了一个独立军种。

在太平洋战场中,从瓜达卡纳尔岛开始到冲绳,所有重要战场上都能看到陆战队的身影。陆战队在开战前的年11月底只有人,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时已经扩张到了60万人以上。

陆战队的荣耀,是他们打出来的。

而使得这些成为可能的就是这位埃尔·埃利斯中校。

埃尔·埃利斯中校

埃利斯生于年,虽然名字听起来像“埃利斯伯爵”(EarlEllis),但和伯爵没有关系,只是一个肯萨斯农民的儿子,从小喜欢阅读各种故事和诗歌。年爆发的美西战争使埃利斯知道了“陆战队”的存在,尤其是陆战队在杜威准将的指挥下在菲律宾的登陆让埃利斯觉得很酷,于是就报名去陆战队当了一个列兵。可能是因为依赖埃利斯很优秀,二来有高中毕业的学历,所以在入伍半年之后就被晋升了下士。

下士只是军士,并不是军官,埃利斯的父母就去找他们选区的众议员隆恩,要求隆恩想办法把他们的儿子弄成军官。因为美国国会议员有名额向军校推荐学生,向军队建议晋升为军官。隆恩在考察了埃利斯之后,觉得是一个可以推荐的人才,于是接受笔试和面试之后,埃利斯入伍还不到一年半就成了少尉。

成为了军官之后的埃利斯被派去了菲律宾的陆战一团当副官,后来又被调到当时美国海军的旗舰肯塔基号战列舰当随舰陆战队副官,埃利斯跟着肯塔基号遍历了上海、横滨和新加坡最后回到纽约,在舰上被晋升为中尉。

不管是海军还是陆战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叫寂寞或者单调,但埃利斯却凭借其好酒量在海军和陆战队中交到了不少朋友,他所有的长官都喜欢他,因为他能交出最漂亮的报告,要知道军官在和平时期的表现是否卓越就在于能不能写漂亮的报告。

一次大战之前,埃利斯当过陆战队连长,晋升为了上尉,逐渐展现出了管理的才华,这些才华的真正表现是在一次大战中。已经是少校的埃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参加一线作战,而是被委任以建立弗吉尼亚州匡提科陆战队基地的重任以及成为了陆战队军官学校的讲师,到年之后才去往法国前线当陆战4旅旅长约翰·勒琼(JohnA.Lejeune)的副官,从年底开始在一系列作战中是主要的计划制定人员,受到勒琼准将的赞赏,差点被破格晋升为上校。

年勒琼少将出任陆战队司令官,把战略家和策划师的埃利斯中校调到陆战队总部新成立的作战训练局情报处当主管,埃利斯就写了一本叫《丛林旅》的小册子介绍如何镇压骚乱。这本小册子把美国军方吓得魂飞魄散,因为特别是陆战队当时正在被国际社会指责在菲律宾和海地胡乱杀人,当然这本小册子不能公开发行,但是有陆战队军官偷偷地印了出来私下交流,到后来基本上都成为了陆军的军官的必读书。

这时正好是美国军方能定下心来制定未来的对日作战计划,也就是彩虹计划的时候,埃利斯作为勒琼司令官最信任的高级参谋,自然是陆战队方面参加的首选。他也不负陆战队众望,拿出了一份预言式的文件《作战计划——密克罗尼西亚的前进基地作战》。

这份作战计划假设已经占有了从夏威夷到菲律宾交通线上的太平洋岛屿的日本和美国开战,出兵占领菲律宾,美国救援菲律宾的作战计划。

夏威夷距离菲律宾海里,中间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帕劳群岛都在日本人控制之下,埃利斯假设日本人先发动进攻,制定了美国舰队如何穿过日本人的封锁前往增援菲律宾的详细计划。美国舰队必须和陆战队共同进行两栖作战,占领马绍尔、加罗林和帕劳以解救菲律宾。

作战计划并不是泛泛而说的空论,而是根据中部太平洋各岛屿的火成岩或者珊瑚礁的地质特性详细地讨论了两栖作战所需要的兵力,在那些岛屿上可以修建飞机场,使用航空兵力来威胁敌人保护自己。

作战计划最有趣的地方是首先提出了“跳岛(hopping)作战”的概念,就是对于战略位置不重要的岛屿并不一定要去占领。

后来跳岛作战成为了两栖作战的标准形式,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对西南太平洋的进攻是这样,年6月以后哈尔西在进攻新乔治岛时跳过科隆邦阿拉岛直接进攻韦拉拉韦拉岛是美国人第一次使用这种战术。

到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人们很惊异地发现,除了具体的武器之外,太平洋战争中的中部太平洋作战就是像埃利斯当初所设定的那样进行的。

埃利斯对自己的作战计划是深信不疑的,而且还在不断细化,从年之后他动身去日占太平洋岛屿进行实地观察和侦察。为了不给美国军方造成麻烦,他在出发之前向陆战队递交了辞职信。

但收下了埃利斯中校辞职信的美国陆战队从来就没有认为埃利斯不在了,只是算他请长假,连工资表上他的名字都还在,当听说埃利斯在塞班岛遇到了资金问题时,陆战队总部毫不犹豫就立即汇去了美元,年的美元哟。

日本人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位陆战队的天才战略家,也没有理由真的会以为他只是来旅游或者是寻找艳遇的(年1月,埃利斯在帕劳和一当地土著妇女结婚),无论他到哪里都会有当地的日本官员陪同,并且拒绝发给埃利斯前往特鲁克环礁的签证。特鲁克环礁在太平战争时曾经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年5月12日,埃利斯死于帕劳,遗骸被日本当局送回了旧金山最后埋葬在华盛顿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但他的旅行笔记等文件一直没有找到,据说被送回东京毁在了关东大地震。埃利斯临死之前收到过当地警方送给他的两瓶威士忌酒,因此一直有人怀疑是日本军方谋杀了这位美国陆战队军官。

战后,占领军总司令官麦克阿瑟组织了专门的班子来调查这个案子,结果认定埃利斯中校不是死于谋杀,而是死于酒精中毒。

埃利斯好酒,长期的超负担工作就是依靠酒精支持过来的,是个酒精中毒者,是酒鬼但不是醉鬼。然而酒精中毒营严重损害了他的肝脏和肾脏。就在这次行程中,埃利斯在科斯雷岛就已经发病了,并且在贾卢亚特环礁住医院。医院院长发现了埃利斯的酒精中毒后还专门为他配备了仆人以监督他戒酒。

日本警察送给埃利斯的两瓶威士忌确实送了埃利斯的命,但那酒里没有下毒。酒精对于埃利斯来说本身就是毒药,更不要说一直被仆人监视的埃利斯已经很久没有过过酒瘾了,于是埃利斯一口气喝完了两瓶威士忌。

美国陆战队将埃利斯中校列入阵亡者名单,“死于情报行动”。

现在已经无人知道埃利斯最后的旅行日记和地图的内容,但美国陆战队绝对相信,如果埃利斯中校能在那次侦察旅行中活下来,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陆战队在中部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中的损失肯定不会那么大,毕竟陆战队有好几场恶战都是在中部太平洋上进行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uoera.com/lshg/10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