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子阅读不仅能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等。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时候,家长还要注意以下10点忠告,只有这样孩子的阅读之旅,才会走得很顺畅。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不是专家,也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空谈,只要你有心,你就做得到。
一、父母情绪不好,或者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读书。
二、不要总给孩子读太简单的书。
越是小宝宝越是可以尝试深刻、复杂、哲理性的阅读材料。而且,大人手里的报纸,正在阅读的时事新闻,街头小报,一则广告,等等,也都可以是阅读对象。总之,记得丰富孩子的阅读素材。
三、不要把孩子单纯扔给音频故事。
故事虽好,父母的陪伴和爱的倾注却更重要。否则时间久了,你不知道有多少不合适的东西,被孩子生吞活剥进了自己的小脑袋里,更白白浪费了大好的亲子联结机会。
四、如果你自己都不爱书,就别批评你的孩子不爱读书。
五、阅读过程中,不要总跟老师上课一样“考”孩子,反复问孩子有没有理解/记得书里的某一点。
亲子阅读不是“上课”,就轻轻揽孩子在怀里,捧着书,遵从著作者的意思,逐字逐句用温和的声音读完——这是亲子共读中首要坚持的原则。
六、3岁以前最好不要指读(指着字给孩子念书),这样会让宝宝的注意力转向一个一个的具体文字,失去了绘本的意义。孩子会忽略画面的整体感受,降低绘本的趣味性,影响宝宝对故事画面和情感的感知。当然也有孩子3岁前后开始喜欢问问题,对汉字发生兴趣,此时父母再指读则无妨。
七、当孩子反复要求听同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要觉得烦。重复是孩子们学习的一种独特方式。也因此附带告诉父母一个小窍门:成套的系列故事,更受孩子们喜欢,主要就因为故事的主角会在许多故事中反复出现,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亲切感。
八、摆在书架上售卖的图书,最好别给他们的内容非分出个优劣来。
书不分等级,只看个人好恶。孩子喜欢的,就是合适的,就是好的。鼓励孩子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跟从自己的心。
九、别太依赖“专家”,更别太看重分龄书目。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状态也不一样。再加上每本书的读法各人也不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阅读启蒙者、引领者。自己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通道。
当然,关于亲子阅读的启蒙年龄,我倒可以给出一些原则性建议:
1)宝宝满月后就可以开始亲子阅读了,
2)一岁以内小宝宝的阅读方式——以妈妈的讲述为主,重在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3)宝宝1-2岁——在固定的时间做简短的阅读,无字书是最好的选择。
4)宝宝两岁左右——可以正式开始做绘本阅读,这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把书放在孩子随手够得到的地方吧。
5)阅读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但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最好就现在起,保持每天亲子共读至少10分钟,一直到孩子小学毕业。
十、最后,请一定记得,若你的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不要靠补课,要靠阅读。
孩子学习越感到困难、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更多阅读。因为有数据显示:学习能力,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90%以上,即阅读能力。阅读不仅丰富知识积累,提高写作能力,更能帮助点燃思维的火花,发展孩子的智力。
4.23世界读书日——闽南书院“阅读同分享”捐书活动奖励办法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学员们:
“4.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号召大家亲近图书、亲近阅读,提高学员读书兴趣,明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道理。闽南书院各校区在“流动微图书社”成立2周年之际,为了更好的集“书”广益,让学员分享阅读。现倡议闽南书院全体家长、学员:请您整理自己的书架,把那些凝聚着人类智慧,曾经给予您丰富营养的书籍,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捐送到闽南书院“流动微图书社”这个知识的小殿堂,让它们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并造福学人。
衷心期待您的参与!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集“书”广益阅读同分享
——捐书活动具体奖励办法
1、捐赠书籍时间:
从年4月13日起开始至六一儿童节。
2、捐赠书籍地点:
闽南书院各校区办公室。
3、捐赠书籍奖励办法:
为感谢您的慷慨捐赠,我们将对积极捐书的学员给予“成长积分卡”奖励,具体奖励方法如下:
A、捐书2本,奖励“成长积分卡”分
B、捐书5本,奖励“成长积分卡”分
C、捐书8本,奖励“成长积分卡”分
D、捐书12本,奖励“成长积分卡”分,
捐书8本以上的学员将在六一儿童节举行颁奖会,表彰积极捐赠的学员,颁发闽南书院“捐书公益小使者”荣誉证书。
备注:本次捐书原则上不接受期刊类图书。
闽南书院“流动微图书社”
年4月13日
附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网站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