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LAR、DAR和RAR椅
查尔斯·埃姆斯与蕾·埃姆斯夫妇还有另外一个志向,他们希望能设计出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而进行调整的家具。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低成本家具设计竞赛上,埃姆斯夫妇推出了可以混合搭配的LAR(LoungeArmchairRod,休闲支架扶手椅)、DAR(DiningArmchairRod,餐用支架扶手椅)、RAR(RockerArmchairRod,摇摆支架扶手椅)系列椅,完美诠释了他们的这一理念。
以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成的坐面可以安放在任意三种配件上——优雅的“埃菲尔铁塔”基座、圆锥状的金属支柱,或者是作为摇椅支架的两块弧形木板。用于连接这两种配件的是一块焊接上去的减震架,这个新颖的小零件由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发明,可以控制坐面与椅腿之间的活动幅度。这些椅子的色系最初只有暗灰色、灰绿色和淡棕色这几种,但很快就变得五彩缤纷了。
由赫曼·米勒家具公司(HermanMiller)与真利时塑料公司(ZenithPlastics)共同生产的LAR、DAR和RAR椅是历史上第一套量产塑料椅。埃姆斯夫妇这一充满机智戏谑的设计预示了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诞生,即对轻便性、流动性与开放性生活方式的推崇。
19.羚羊椅
年,尽管空袭警报的长鸣声已经沉默许久,但定量配给仍然在实行着。而不列颠节日博览会的举办则把伦敦变成了新思想与乐观主义精神成长的温室。节日博览会的主要目的与年前的伦敦世博会一样,在于提升英国的设计与工业,并且就像政府官员赫伯特·莫里森(HerbertMorrison)所声称的那样,作为国家的“一剂良药”令世人希冀着一个更好的未来。
大约有万人参观了重新改建后的南岸区,以及那里成排的玻璃幕墙展馆和通透的公共建筑,其中包括保留至今的皇家节日音乐厅。当你一进入节日广场,立刻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包括你所走过的、看到的,甚至是坐下的地方。这种细致周到的考虑就包括这把由欧内斯特·雷斯(~)设计的标志性的羚羊椅。
这把椅子的框架结构由钢管弯曲而成,充满想象力,坐面则是用胶合板模压而成,并被涂以黄、蓝、红、灰等节日的色彩,椅子腿末端圆球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于分子物理学的启发。羚羊椅成为皇家节日音乐厅灰色的混凝土台阶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之相配套的还包括一种可折叠的跳羚椅。这两种椅子在节日博览会结束之后都投入了商业化生产。
这把羚羊椅流露出的那种活泼的阿拉伯风情抓住了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乐观主义思想的精髓。
欧内斯特·雷斯还制作了一把同样风格的长椅,被安置在南岸区不列颠广场上举办的节日博览会中。
20.DKR金属丝网椅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埃姆斯夫妇(见第17~18节)开始将他们的创造性技巧转移到了用不锈钢材料弯曲与焊接而制成的结构上。与10多年前的胶合板椅子一样,DKR椅也运用了许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展起来的军用科技。尽管DKR椅的凹面结构隐约还带有埃姆斯之前塑料椅子的痕迹,但在这里,它却由一系列呈等高线状的横竖钢条所构成。整个结构巧妙地由外缘的粗钢丝拉紧,网状结构的镶边轮廓则令其更为牢固。尽管拎起来有些风量,但整张椅子看上去却像一张3D草图般轻盈。
埃姆斯夫妇又一次巧妙地将他们的混合搭配方式应用到椅子的基座上,令DKR椅可以适应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各种需要。与可叠摞的不锈钢椅腿搭配之后,这把椅子可以在会议室这类需要经常移动和方便存放的场合使用。而如果配上优雅的“埃菲尔铁塔”基座,它就摇身一变为家庭餐厅里极具现代感的饰物。此外,从迷人的黑色皮革到各种图案的纤维布料,由亚历山大·吉拉德(AlexanderGirard,~)设计的各种样式的椅子套更是给这把椅子锦上添花。
金属丝网椅直到年才开始由赫曼·米勒公司批量生产,并在年重新制造。在它之后,哈里·贝尔托亚(HarryBertoia)也开始在钻石椅的设计中对金属丝网靠背进行研究。(见下一节)查尔斯·埃姆斯与蕾·埃姆斯夫妇设计的以“埃菲尔铁塔”为基座的金属丝网椅。这种轻盈、活泼的设计显示了20世纪50年代现代风格的典型特征。
21.钻石椅
“当见到这些椅子的时候,你就好像看到了一些宛如空气构成的、充满光线感的雕塑,甚至连穿过它们的空气也仿佛纯净了许多。”哈里·贝尔托亚的话语中流露出对钻石椅的无限喜爱,而这也许是他最著名的设计作品。
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裔设计师哈里·贝尔托亚(~)曾经在埃姆斯夫妇的公司里从事模压胶合板的研发工作,并且在LCW椅的设计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在不久之后开始了与美国著名设计公司科罗尔(Kroll)的合作,钻石椅就是此时设计出的一款代表性的产品。
尽管贝尔托亚后来与生产金属丝网椅的赫曼·米勒公司之间发生了专利权的纠纷,但钻石椅的推出仍然被视为商业上的一次巨大成功。而这也造成了贝尔托亚在此之后兴趣发生了转向,他最终完全投身到了雕塑艺术的创作之中。
钻石椅那仿佛图表一般的金属丝网结构令它以最小的体积和最简省的材料实现了它的功能。
22.摇摆凳
摇摆凳真的可以摇摆!就像哈里·贝尔托亚的钻石椅(见上一节)一样,又有一把椅子跨越了设计与雕塑之间的界限——不必惊讶,因为它的设计者就是日裔美籍雕塑家野口勇(~)。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野口勇一直致力于将雕塑创作的思考方式应用于设计领域,其成果涵盖了景观、建筑、灯具、家具等诸多门类的设计项目,甚至还包括为玛莎·葛莱姆(MarthaGraham,美国女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之一)设计的舞台装置。他为赫曼·米勒公司与科罗尔公司设计的许多家具和灯具都投入了批量生产。这张摇摆凳由科罗尔公司投产,其高脚杯造型的设计灵感源于非洲的金贝(djembe)手鼓,而贝尔托亚的金属丝网工艺则被运用到了凳子中部的连接处。拱形的基座令凳子可以向各个方向轻微地摇动,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新颖设计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摇摆凳产生的那个时代,也正是社会结构、音乐美术以及时尚潮流发生巨大转折的时代。从“猫王”普莱斯利(ElvisPresley)到埃姆斯夫妇,整个世界都已经接受了全新的聆听方式与生活方式。当你已经倾向于一种更新鲜、更年轻的生活节奏时,为什么还要坐得那么直挺挺的呢?
当时拍摄的一张广告照片展示了摇摆凳的运动性能。
23.型椅
尽管在现在许多复古现代主义风格的餐厅和咖啡厅里,摆上几把型椅子(7系列家具的其中之一)早已习以为常。但在诞生之初,它不仅有着自己的设计原则,而且经历也更为有趣。
年,丹麦建筑师阿尔内·雅各布森(~)创造了这把型椅子。它继承了“整体艺术”的思想,力求将室内外空间的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椅与7系列的其他家具,本质上都是雅各布森在年设计的“三腿蚂蚁椅”的延伸。这是一把为丹麦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公司(NovoNordisk)设计的模压胶合板椅子,其样式尽管明显带有埃姆斯设计的影响,但这件新设计的椅子却显然更为成功,并成为了所谓丹麦现代风格的典型代表。
到了年,雅各布森的这一杰作却无端地因为一张照片而声名狼藉。当时的一位摄影师刘易斯·莫雷(LewisMorley)为“普罗富莫丑闻事件”当事人克里斯蒂娜·基勒(ChristineKeeler)拍摄了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中,这位女模特裸体跨坐在一把酷似型椅的椅子上。最近,据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研究表明,“基勒”椅子实际上只是型椅子在当时的一件仿制品。
现代主义风格空间里的7系列型椅子。阿尔内·雅各布森这一简约而不失性感的设计摆在这个室内外交界处的位置上显得非常合适。
24.郁金香椅
在冷战时期恐惧消沉的气氛下,一把明亮的白色椅子成为献给世人的礼物。芬兰裔美籍设计师埃罗·沙里宁(~)创造的郁金香椅,仿佛就是向20世纪60年代科幻大潮里投下的一颗陨石。随后不久,身着安德烈·库雷热(AndreCourreges,法国服装设计大师)设计的太空装的模特就坐上了这把椅子。
郁金香椅表现出对白色塑料材质的独特阐释,它那如花朵一般的造型仿佛刚刚从泥土中钻出,正在尽情绽放。但是,除了有机形态之外,它的设计没有任何手工制作的痕迹。整把椅子时通过化学材料的模型浇铸模压而成的,完全按照严谨科学的生产方式制造出来的。在它诞生的时代,人们对于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所持的矛盾态度正在逐渐加深。
作为著名芬兰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Saarinen,即老沙里宁)的儿子,同样身为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小沙里宁却时完全凭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成功。他的建筑项目包括纽约肯尼迪机场的TWA航空公司航站楼(现捷蓝航空公司航站楼),这个项目与其他许多作品一样,造型上具有强烈的未来主义动态感。小沙里宁与埃姆斯夫妻和哈里·贝尔托亚的关系都非常好,而且与他们一样,他也对利用快捷的机器制造出流线型有机形态的实验充满了兴趣。
在~年播出的科幻电视剧集《星际迷航》(StarTrek)中,郁金香椅现身荧屏,并在此后一炮而红,成为流行文化中极受欢迎的一员。
这是一把太空时代的椅子。沙里宁的郁金香椅的有机形态突破了人造物体形式的束缚。
25.埃姆斯号躺椅
在创作生涯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查尔斯·埃姆斯与蕾·埃姆斯夫妇都在致力于设计那些可以大批量生产且价格低廉的家具和日用产品。然而,他们在年设计的埃姆斯号躺椅却是一个例外。这把奢华的躺椅及其配套脚凳的设计灵感源于英国传统的俱乐部椅。但是,除了享乐主义的意味之外,查尔斯还有其他的想法,他曾经写道,他希望能够设计一把“像棒球手套一样既好用、又令人感到温暖亲切”的椅子。
这把号躺椅实际上由三部分结构组成——头靠、靠背与坐面,每个部位都由五层胶合板与两层巴西红木单板组成。扶手部分则创造性地运用了减震垫,这是他们在10多年前就曾经使用过的一种技术(见第18节)。椅身坐面的装饰材料也很有特色,它们是用拉链固定在椅子上的。
与其他埃姆斯设计的作品一样,号躺椅一面世就引发里大批劣质的仿制品。尽管如此,这把躺椅还是对各个领域家具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是在单身公寓还是公司会议室,到处都摆放着这种充满现代气息的,既经济又舒适的黑色皮革家具。像一副“好用的棒球手套”一样,埃姆斯对这件设计的描述显然无法尽述号躺椅的奢华与气派。
26.“拖拉机座”椅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阿希尔·卡斯狄里奥内(~)与他的哥哥皮尔·贾科莫·卡斯狄里奥内(~)对意大利设计工业提出了挑战。卡斯狄里奥内指出:“设计需要观察。”而正是身边的那些日常用品、那些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物品,成为了卡斯狄里奥内兄弟设计的灵感源泉。
“拖拉机座”椅就是这对兄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用设计语言对马赛尔·杜尚(MarcelDuchamp)的“现成品”(ready-mades)艺术观念进行了阐释。但是,由一辆老旧意大利拖拉机上拆下来的座位和横撑组成的“拖拉机座”椅却不仅仅是一次对挪用与再设计进行调侃的超现实主义实验,它还试图去探究人类行为方式的真相,并对设计如何才能迅速适应这些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谈到当时一把由自行车座制成的椅子——鞍椅(Sella)的时候,阿希尔曾就打过一个比方:“当打公用电话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走来走去,当然我有时也会坐一坐,但经常会半坐着。”
由于“拖拉机座”椅的设计对于当时的生产商而言显得过于激进,所以一直没有投入量产。直到年,扎诺塔公司(Zanotta)才买下了该椅子的原创设计专利权。把从拖拉机上拆下来的座位安在弯曲的金属悬臂基座上就成了一把椅子。这把“拖拉机座”椅很好地诠释了文化的演变以及人类与技术革新之间的关系。
27.“超轻”椅
早在20世纪20年代晚期,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蒂(~)就曾写道:“工业,就是20世纪的风格,也是20世纪造物的样式。”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意大利和其他各国逐渐被技术的力量所征服,这一睿智的判断不断回响在人们的耳边。尽管如此,在其包括建筑、家具和灯具在内的所有作品的背后,庞蒂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提升生活质量和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满足自己对轻盈感与通透感的感性偏好。
工业化、轻盈感与幸福感在年诞生的“超轻”椅(“Superleggera”在意大利语中即“超轻”之意)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把椅子几乎耗费了庞蒂10年的辛勤努力。其传统的造型源于在意大利里维埃拉地区海边村落中常见的基亚瓦里竹节椅。这是一种价格低廉、制作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的椅子。当然,这把椅子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轻”,修长的白蜡木框架与浅色的藤编坐面使这把椅子无论是在重量还是外形上都非常的轻盈。
“超轻”椅的生产厂家是意大利高档品设计公司卡西尼(Cassina),直到今天,卡西尼公司仍然还在生产这把椅子。
传统的造型与现代的材料在精美的超轻椅身上汇集,令人联想起电影《甜蜜的生活》(LaDolceVita)中那种意大利式的快乐。
28.聚丙烯椅
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始,聚丙烯椅逐渐渗入到英国几乎所有的学校、医院、工厂和村镇会所之中。它可以用于学习、休息、用餐或是等待,似乎无处不在,甚至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我们现在可能已经把聚丙烯椅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但实际上,它的出现却是技术革新的一次伟大创举。
聚丙烯椅的设计者是罗宾·戴(~)和他的妻子、纺织品设计师吕西安娜·戴(LucienneDay,~)。这对夫妻组合常常被视为美国的埃姆斯夫妇在英国的翻版。这把聚丙烯椅可谓是戴将埃姆斯设计的玻璃钢椅(见第18节)进行的“经济型”改版,而为了达到经济实惠的目的,戴对注塑压模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种批量化生产工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此之前并未广泛应用到家具生产中。
这把椅子的外壳由单片聚丙烯塑料(这也是椅子名称的来源)压模成型,并被安放在呈八字岔开的钢管椅腿上,这也是那时其他许多现代风格椅子的共同特征,如欧内斯特·雷斯的羚羊椅(见第19节)。这把椅子便于移动、携带、摞放与清洗,制造起来非常快捷,易于大批量生产。至今为止,估计已经有万把聚丙烯椅生产出来,遍布世界各地。聚丙烯椅注塑压模的造型看似寻常,却显示了罗宾·戴熟练的设计技巧与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29.多功能椅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做过艺术家的意大利产品设计师乔·科隆博(~)开始专注于研究一次成型的批量化生产椅子的制作工艺。起初他一直用铝材进行实验,不过他最终还是利用牢固而有弹性的ABS塑料(顺便提一句,从年起,这种材料也被用于制作乐高积木玩具)获得了成功。多功能椅从此诞生。
科隆博喜欢称自己为“未来环境的创造者”,而多功能椅就具有这样一种太空时代的、未来世界的感觉。明亮醒目的色彩与活泼圆润的造型,令这把椅子与波普艺术之间产生了共鸣。
科隆博一直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椅子的可调节性,而多功能椅那四条旋拧式椅腿是可以互相更换与调节高度的,这就进而改变了椅子的功能,使之能够适应从餐厅到酒吧的各种场合。多功能椅是设计师乔·科隆博尝试将椅子一体化注塑成型的成果。它额外的附件是可拆分的旋拧式椅腿。这种椅子腿经过调节后可以把标准高度的椅子变成一件高脚凳。
30.充气椅
在波普的世界里,甚至连椅子都会爆炸……
在20世纪60年代,塑料技术和大批量生产已经改变了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廉价消费品的流行也改变了人们对身边日用产品的态度,一种“即用即抛”的心态迅速蔓延。人们只是生活在当下——不是连这个世界都早晚有一天会遭到毁灭和遗弃吗?
充气椅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大批量生产的一次性生活用品的缩影,同时也对传统手工艺的持久、昂贵等特点提出了挑战。它的设计者DDL是一家米兰的设计工作室,由多纳托·杜尔比诺(DonatoDUrbino,~)、乔纳森·德·帕斯(JonathanDePas,~)和保罗·洛马齐(PaoloLomazzi,~)合作成立,生产这把椅子的是扎诺塔公司。无论摆在室内室外,这件用便宜的PVC塑料做成的充气椅子都显得那么有趣。这把椅子并非生活必需品,设计者也没想过要把它做得多么牢固,甚至还附送了配套的修补工具来处理跑气的问题。
尽管这个好像米其林轮胎人一样的家伙长着一副极不严肃的面孔,但是它在商业上的成功表现却是毋庸置疑的。一直到今天,这把椅子还在不断地被重新生产,并且还衍生出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复制品。DDL工作室用这把既便宜又可爱的充气椅把欢乐带到了家具中。
在这幅漫画中,连设计者本人都拿它开起了玩笑。
31.萨科豆袋椅
在20世纪60年代末,意大利继续巩固着它在当代设计发展史上最前沿的位置。像卡西尼、扎诺塔这样的公司也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来接受那些惊世骇俗、诡异离奇甚至根本不切实际的设计。在某种层面上,萨科豆袋椅是一次打破旧习的“反设计”实验,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它那完全随机的造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又是有趣而实用的,完全符合20世纪60年代那种闲逸懒散的生活方式。
萨科豆袋椅由皮耶罗·加蒂(~)、切萨雷·保利尼(~)和佛朗哥·特奥多罗(~)设计,用黑色皮革或纤维布料做成的袋子装上无数聚苯乙烯颗粒制成。萨科豆袋椅几乎放弃了传统椅子的所有构成部件——坐面、靠背、扶手、椅腿,而是可以按照使用者的体型和姿势来随意塑造自身的形态。有赖于造型拓展的无限可能性以及轻盈便携的特质,它可以变成沙发、躺椅、脚凳,甚至某种家居装饰雕塑。作为后世无数豆袋椅的原型,萨科豆袋椅开创了家具设计的全新时代。
作为所有豆袋椅的原型,萨科豆袋椅由皮耶罗·加蒂、切萨雷·保利尼和佛朗哥·特奥多罗设计,扎诺塔公司(Zanotta)生产。与那些大量投入市场的后辈们不同,原始的萨科豆袋椅通常都是用奢侈的皮革制成。
32.潘顿椅
年,丹麦设计杂志《姆贝里亚》(Mobilia)上刊登了一幅优美而性感的鸭舌形椅子的图片,立即引起了轰动。一针见血的戏谑感、激情洋溢的感官愉悦以及先锋性的技术革新成就了这把历经数年研制才得以推出的椅子,它也是第一把采用单片塑料一次性模压成型的悬臂椅。
它的设计者是建筑师维尔纳·潘顿(~)。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曾经在阿尔内·雅各布森的设计工作室工作(见第23节)。年,潘顿设计出一件可以叠摞的胶合板悬臂椅——S形椅,两年之后,他开始计划着尝试将S形椅的模压成型方法应用于塑料家具的设计,这也就是潘顿椅的雏形。然而,这项计划却困难重重,直到将近10年之后,在德国威达(Vitra)家具公司(后成为瑞士公司)创始人威利·费尔鲍姆(WilliFehlbaum)的支持下,潘顿椅的设计才有了巨大的进展。这把椅子最初是用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成型,80年代之后才改为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
年,英国时尚杂志《新星》(Nova)上有一篇题为“怎样在丈夫面前脱衣”的图片故事,竟然用潘顿椅做了配图。于是,与之前雅各布森设计的号椅子一样,这把椅子也无奈地成为了社会恶俗风气的代言者和牺牲品。
流线型的轮廓令人联想到人体呈坐姿时的柔美曲线,潘顿椅显得非常性感、时尚,还带有一点幽默感。
33.“Up5唐娜”沙发
打开封套,看着它变大。为了便于运输,“Up5”可以被压缩为整个体积的1/10,一旦把真空包装的封口打开,它就会在你的眼皮底下膨胀成一个很大很舒服的单人沙发。意大利先锋派建筑师加埃塔诺·佩谢(~)为意大利BB公司设计了共计七个型号的“Up”系列家具,这款沙发即为其中之一。他将这件突破了传统制造技术与组装方式的作品称为“变形家具”。
“Up5”系列家具是对当时迅速蔓延的那些粗制滥造的塑料家具的一次反击。“唐娜”沙发(或称女士沙发)那毫无顾忌的充满女性肉感的体态,搭配以球形的脚凳(即“Up6”),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象征了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模制的聚氨酯软泡沫塑料(即发泡海绵)与弹性纤维布料赋予这件作品以细腻的质感和软垫家具的舒适度,同时还保留了一种波普艺术的现代感。
年,在英国真人秀电视节目《老大哥》(BigBrother)的现场出现了“唐娜”沙发的身影。于是,这把在年重新投入生产的沙发突然之间就意外地流行了起来。
“Up5唐娜”沙发(或称女士沙发)优美丰满的体态让人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温暖怀抱中。
34.比里洛凳
年,美国太空总署(NASA)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的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通过电波传送到了地球上,从此,太空时代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只是时尚界的潮流,它已在一夜之间来到了我们身边。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面貌。在意大利,乔·科隆博推出的这把比里洛高脚凳似乎已成为体现这个时代狂热乐观主义的最佳代表,这也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我的任务就是“发现未来”(见第29节)。
尽管名字起得很朴实(“Birillo”在意大利语中即“酒吧凳”之意),但比里洛凳却是科隆博最具视觉魅力的设计之一。这把高脚凳由不锈钢、玻璃纤维和皮革制成,主要时为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些时尚酒吧或办公场所而设计。尽管椅子的主体结构简洁得近乎有些呆板,但它的基座却非常有特色。设计师通过一个凸起的X形定点降落标志造型隐藏起了4万个万向轮,令这款高凳可以像在科幻小说里的太空飞船中一样平稳地滑行。
比里洛凳是科隆博在进行“远见”(Visiona)项目研发期间设计的,这是一个大胆而充满野心的设计实验,科隆博原本想创造出一个功能多元、空间可以自由灵活搭配的“生活单位”(livingcell);但不幸的是,设计师在年因心脏病发作而突然辞世,这个极富想象力和启发性的实验也不得不仓促终止。乔·科隆博设计的比里洛凳流露出一种冷峻的几何美学气质,仿佛是太空时代的产品。那个像碟子一样圆圆的靠背是不是从月亮那里获得了灵感呢?
35.合成45号椅
在20世纪50年代的传统办公室里,沉闷严肃的气氛、笨重的木制桌椅都已经显得那么的过时。如今人们需要的是那些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的设计,那些既能提高工作环境活力、又能让年轻白领们追捧的时髦设计。年,意大利顶级制造商奥利维蒂公司(Olivetti)任命以华丽风格闻名的设计师埃托雷·索特萨斯(~)为总设计顾问,希望他能为波普时代的办公室家具和电气设备进行重新设计。
奥利维蒂与索特萨斯的合作在技术革新与视觉魅力两方面都获得了成功,年生产的轻巧便携、像唇膏一样红艳艳的“情人节”打字机就是其中一例。尽管就连索特萨斯自己在后来都嫌它“像穿着超短裙的小姑娘一样过于显眼”。同样,像颜料盒一样鲜亮的色彩和短粗的体形,合成45号旋转办公椅的那副乐天派的外观显然也足够招摇了,但是它的出现却无疑就像一缕清新的风吹进了以往那些阴冷狭窄的办公室中。浓烈的色彩与结实的造型,合成45号椅摆在20世纪70年代那些前途光明的公司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36.奥门克斯顿卡椅
英国家具设计师罗德尼·金斯曼(~)也许并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设计的奥门克斯顿卡椅却是20世纪70年代最为流行的椅子之一。作为英国OMK设计工作室的创始人,金斯曼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以F休闲椅的设计引起了是人瞩目。在
奥门克斯顿卡叠摞椅是金斯曼首次承接面向市场的大批量生产订单,也是对理性主义造型家具进行的一次杰出实验。这把椅子的特色在于,它在整条钢管弯曲而成的框架内安装上压制钢板的座位和靠背,并在上面镂刻出整齐的圆孔。它轻便、耐用、防火,还可以叠摞到25层的高度。奥门克斯顿卡椅的造型灵感可以追溯到年汉斯·柯雷设计的兰迪椅(见第16节),但是椅面上那鲜艳的环氧涂料却给这把椅子抹上了一笔当代波普艺术的色彩。
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奥门克斯顿卡椅不断地投入生产。年,它还成为了英国主要街道上的公共休息椅。奥门克斯顿卡椅的金属坐面和靠背不仅涂上了鲜亮的色彩,而且还有很多镂空圆孔装饰,让人感到既有趣又实用。
37.“扭动”靠背椅
“我开始摆弄它,一会儿把它粘在一起,一会儿又用手锯和小刀把它切成一片一片……”弗兰克·盖里(~)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尝试用瓦楞纸板进行家具制作,前面这段话就是他在描述试验时的情形,而这次试验的最终成果就是“扭动”靠背椅。
当然,盖里之所有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他的建筑——例如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布拉格的尼德兰大厦(又称“跳舞的房子”)。然而,在其职业生涯中,盖里也设计过很多家具。
盖里设计的第一套家具——“轻松边缘”(EasyEdges)系列诞生于~年间,它给我们身边的最常见、最普通的材料赋予了全新的美学特征。在这套家具中,“扭动”靠背椅无疑是最精彩的一件。它由60层左右的硬纸板粘合在一起并用螺丝固定,流畅的曲线似乎是用低技术方式重新阐释了埃姆斯夫妇(见第17~18节)和阿尔内·雅各布森(见第23节)10多年前运用的锻压板材技术。
然而,一丝不苟的制作工艺与精巧的工程学结构使得“扭动”椅不仅仅是一件异想天开的实验品。早在生态设计再次受到世人中医对白癜风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