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陆战队密集进行远征前进基地多军种联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4402684.html
知远客座助理研究员陈传明/文知远开源情报融合中心综合整理本文为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开源情报融合中心综合整理稿件,梳理了今年以来美军已进行以及将进行的数次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演习的情况。包括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与联合伙伴在日本和夏威夷分别实施的“荒岛求生21·1”和“斯巴达暴怒21·1”联合演习,并预测分析了将在澳大利亚北部领地和昆士兰州举行的“护身军刀(TalismanSabre)”联合演习的情况。这些演习展现出了美海军陆战队与联合部队的整合作战能力,确保可为未来印太地区任何分布式海上行动提供支援。值得注意的是,“漂流者21·1”和“斯巴达暴怒21·1”是“网络化”协同实施的,美军或正通过这样的方式,演练和验证在广阔海域分散指挥控制“小股部队”实施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能力。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与联合伙伴合作,在日本和夏威夷实施了网络化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演习,测试网络化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效果。此次作战演习行动在现代沿海作战的复杂环境下,跨越了5个独立岛屿。其中,在日本开展的演习代号为“漂流者21·1”(ExercisesCastaway21·1),在夏威夷开展的演习代号为“斯巴达暴怒21·1”(SpartanFury21·1)。在占领并守卫关键海域、提供低信号保障、为远征前进基地的海军行动提供远程精确火力支援方面,展现出了海军陆战队与联合部队的整合作战能力,确保可为未来印太地区任何分布式海上行动提供支援。“漂流者21·1”EABO多军种联合演练在冲绳地区进行的演习代号为“漂流者21·1(Castaway21·1)”,由陆战队第12团主导,第三陆战队远征军建制内力量;海军的“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DDG97)、空军的C-17“环球霸王III”运输机、陆军的第1军多域特遣部队、第25步兵师、第1防空炮兵团、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和第1特种部队大队(空基)、天基部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漂流者21·1”演习第一步,美海军陆战队侦察营(特种部队)的陆战队员、陆军特种部队和空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成员以隐蔽渗透和插入的方式,突袭伊江岛。这些部队采取的方式包括空中快速投送和夜间两栖渗透。3月8-9日,一方面由MV-22B“鱼鹰”运输机搭载特种作战分队到伊江岛进行伞降,一方面则派出蛙人特种部队利用暗夜掩护登岛。首批登岛部队对整个岛屿的战场环境进行充分侦察,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很快,第陆战队打击战斗机中队的数架F-35B投入“战斗”,在冲绳伊江岛进行模拟航母甲板的降落演练,验证在偏远、严苛的短距跑道上起降的能力。局势相对稳定之后,陆战队第1飞机联队于3月11日派出数架MV-22B“鱼鹰”运输机和CH-53E“超种马”重型运输直升机搭载陆战队分队进行了“空中突击”,将数百名陆战队步兵投送到伊江岛,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从而为后续远程火力打击做好准备。夺占岛屿之后,建立起有效的防御非常重要。3月16日,美国陆军第1特种部队大队(空基)1营的士兵,为通过空运到达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提供警戒。3月17日,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特种部队士兵,使用摩托车和全地形车辆在岛上进行机动,这些车辆均可以直接装进CH-53E重型运输直升机,进行快速空中机动。然后,载着轻型全地形车辆和摩托车离开。3月18日,陆战队3营的队员实施“濒海防御行动”,搭载于橡皮艇发射“标枪”反坦克导弹,用来对付敌军反制攻击时的登陆平台,例如登陆艇或者两栖战车。防御确立之后,远程打击火力就出场了。3月20日,美海军陆战队的KC-J加油运输机运送“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发射车抵达伊江岛。该型机还送来了VMGR-加油中队,建立起前沿装弹和加油点,可以为F-35B战斗机进行“热车加油”。此外,美海军陆战队的CH-53E“超种马”重型运输直升机携载“货舱内应急加油系统”(1个油箱和油泵系统)降落在伊江岛,为几辆M“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发射车、“悍马”车等战术车辆加油。据笔者观察,美海军陆战队此次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演练和以往相比,有2项演练内容是增加的。一是陆战队士兵使用搭载于橡皮艇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来模拟对海上机动目标实施打击。近年来,为丰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构想,美海军陆战队一直在进行尝试,前期在帕劳附近的菲律宾海海域进行了在MkVI型巡逻艇上(隶属于海军)试射“毒刺”防空导弹的试验,最近也有传出尝试在橡皮艇或者巡逻艇上运用迫击炮来打击海上和岸上目标。这些战术运用的效果如何还不太清楚,有待后续演习再观察。二是CH-53E“超种马”重型运输直升机在“战场机动”上似乎扮演了新的角色,起到了新的作用——作为空中机动可垂直降落的“机动加油站”,为地面战术车辆即时加油;作为全地形车辆和摩托车的空中机动平台,大大增强了陆战队分队/特种作战部队在“远征前进基地”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随着美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实践的推进,其内涵和外延都将越来越丰富。“斯巴达暴怒21·1”EABO多军种联合演练在“斯巴达暴怒21·1”演习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2团第1营扩大了打击整个夏威夷岛链目标的能力,通过飞机部署高机动性火炮火箭系统发射装置,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远征补给,包括利用陆军登陆支援舰。通过空中和海上运输将移动发射装置送入隐蔽位置后,当海军陆战队操作分散在多个位置的MA2榴弹炮用实弹攻击目标时,移动发射装置即可从多个领域的有人及无人系统接收发射数据。美国海军陆战队测试了部署和维持这些分布式兵力的新方法。陆战队员分布在数百英里的岛屿和海洋上,与空军和海军同行密切合作,实现最大效能,并保持隐蔽而不被察觉。虽然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整合行动,通常被视为两栖运输,但这次行动的特点是海军陆战队直接与海军驱逐舰合作。“斯巴达暴怒21·1”是在夏威夷地区的瓦胡岛、考艾岛和夏威岛三个岛举行的。美国陆军1艘后勤支援舰装载陆战队第12团1营的队员、作战车辆和火炮,从瓦胡岛出发,至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试验场;空军1架C-17运输机装载1套陆军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发射车和陆军“多域特遣部队”,从本土华盛顿州的刘易斯堡基地投送到太平洋导弹试验场;美国海军停泊在珍珠港的“哈尔西(Halsey)”号导弹驱逐舰,与陆战队员协同,使用其先进传感器来提供精准的目标定位信息。此次演习还使用小型无人机和卫星共享目标定位系统。陆战队的MV-22“鱼鹰”运输机、运输直升机和C-运输机提供了后勤支援。美国印度-太平洋司令部联合情报中心前官员表示,此次演习代表美军在印度-太平洋战区进行的联合作战训练迈出了重要一步,主要体现为在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的整合上取得了实质成果。分布式作战中,跨军种和平台进行通信是一种关键的能力。所谓“斯巴达暴怒”演习,原属海军陆战队营级规模的“部署前(pre-deployment)”训练演习,主要是为了提升战术熟练度,为未来部署做好准备。例如,年3月15日,在夏威夷的波哈库罗阿(Pohakuloa)训练场,陆战第12团1营B连陆战队炮兵进行的M155毫米轻型榴弹炮夜间射击训练,就属于“斯巴达暴怒14·2”演习的部分内容。年9月6日,陆战队第12团1营B连的队员在夏威夷基地进行了“斯巴达16·4”演习。年9月18日,陆战队第12团1营A连的队员进行了“斯巴达暴怒”演习。尽管没有关于该演习更详细的内容介绍,但我们可以确定:从演习代号和编号代码来看,这是每年举行的系列演习;从参演部队来看,这是海军陆战队的军种层级演习。另据美国海军陆战队杂志《MarineCorpsGazette》年7月份称,陆战队训练和作战大队基于不同的威胁规划了三种训练事件:分别是“斯巴达暴怒(SpartanFury)”“斯巴达之冬(SpartanWinter)”和“斯巴达黎明(SpartanDawn)”。笔者曾经跟踪过年10月19日在夏威夷基地举行的“斯巴达暴怒”演习。当时参演部队为陆战队第12团1营,这是一个装备了18门炮的炮兵团,演习科目主要是火炮射击。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年的“斯巴达暴怒”演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许其性质已经从海军陆战队营级“部署前”战术训练转变为跨军种远征前进基地作战联合训练。特别是美国陆军吨级的后勤支援舰也参与其中,有点“模拟”未来的轻型两栖战舰实施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意味。这很可能是轻型两栖战舰服役之前的“过渡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冲绳地区的“漂流者21·1”演习,和夏威夷地区的“斯巴达暴怒21·1”演习,是“网络化”协同实施的,美军或通过这样的方式,演练和验证在广阔海域分散指挥控制“小股部队”实施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能力。当然,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不精准,另一方面美军在远征前进基地作战上也还在探索,因此我们很难真正全面掌握这种“新锐”作战样式的全貌,但只要持续密切跟踪,相关研究总可以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晰。“护身军刀”EABO演习近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师第12团指挥官MikeRoach中校表示,未来一年还将继续推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演练,不同之处在于要将盟友和伙伴纳入演习——未来的EABO演练将覆盖更多的岛屿、更远的距离。具体来说,就是将在澳大利亚北部领地和昆士兰州举行的“护身军刀(TalismanSabre)”演习中,与盟友和伙伴共同演练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护身军刀”是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年一度的最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在年的演习中,日本首次派队参加。在年的“护身军刀”演习中,日本陆上自卫队刚刚组建的“两栖快速部署旅”派出作战分队参加,演练抢滩突击和登陆作战等科目。在当年7月16日的昆士兰州斯坦纳奇湾抢滩突击中,日本先以AAV-7两栖突击车和气垫船首发,之后靠CH-47投送兵力。随后在22日的昆士兰鲍恩小镇登陆作战中,日本投入了两栖突击车、直升机等装备进行先遣侦察。年的“护身军刀”演习,日本是否派队参加,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消息发布,不过从以往两栖快速部署旅指挥官的表态、日本两栖作战能力发展需求以及近期日美双边防务关系的现状来看,日本参加是大概率事件。“护身军刀”演习是美澳这一系列演习的第九次,主要由包括部队准备(后勤)活动、两栖登陆、地面部队机动、城市作战、空中作战和海上作战在内的野战训练演习构成。演习将在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州举行,时间框架为年6月下旬至8月中旬。当然,这是人员和装备初步抵达一直到全部离开的时间。实际的演习活动将在年7月18-31日进行,约2周的时间。根据往年的惯例,这个演习的规模很大。年的演习,美国及澳大利亚参演人员达到了人。尽管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但澳大利亚国防部官员仍然表示,今年的演习极可能如期举行。据年2月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在年6月份之前,美海军陆战队已有名陆战队员抵达达尔文,作为陆战队赴达尔文部署以来第十次轮换。此次进驻分批次进行,每次约-名陆战队员。年,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年度轮换不仅推迟,数量规模也削减到了原来的一半,约1人。美海军陆战队驻达尔文轮换部队是一个包括地面作战、航空作战和后勤作战在内的完整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建制,以陆战步兵营为骨干。不过其航空作战单元,一般为分队级,较陆战队远征队架构,规模要小一些。年美澳签署协议,确定陆战队进行6个月轮换部署时,目标规模即2人,大致是完整的陆战队远征队。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年的“护身军刀”演习,应该是这支部队参与。但不排除美海军会派出两栖戒备大队前往澳大利亚参加演习。特别是那个时间正是驻日本佐世保“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及其编队例行部署的时期。严格来说,澳大利亚的战略地理位置,在西太平洋地区属于美军作战体系的“后方”,也是远程投送的重要基地,因此这个区域的作战演练,和关岛以西菲律宾海的作战演练一样,针对性和实战性都非常强,值得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luoera.com/czjs/8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